如何写好CSS

真正的问题是什么?

CSS即层叠样式表,所以一层一层覆盖其实是其本质特征。真正的问题在于维护,许多人认为CSS仅是样式,不是代码,无需维护,所以任意书写,只要将自己需要的样式的优先级设为最高即可,才导致了深层级CSS的出现,因为每次添加一个样式就必须比以前的优先级高才能在页面看到。深层级不仅造成维护性降低,可读性也是一个问题,人不是机器,无法很优雅的按优先级阅读,所以很难确认一个样式用于哪里,其实还存在许多的冗余样式,在任何地方都被覆盖的样式。这样的代码在扩展性上,一开始反而是有优势的,因为添加一个新class,无需担心影响其他地方,但慢慢随着项目规模的增大,页面增多,需要复制样式的地方也越来越多,它们之间又存在微小的差异,设计的更改,需求的变化,这一切都会将这种快餐式的CSS推进柏油坑。因为难以维护,所以无法响应需求,所以无法复用,只能复制,恶性循环。

正如上面所说的,问题在于可读性、维护性、扩展性、复用性这几个方面。所以只要提高它们就能解决问题, 虽然这么说,也不是如此简单的。先来谈谈在CSS中,这些概念都有着怎样的意义。

可读性

有人认为CSS不是程序,不需要可读性,有人认为CSS只要写出来就有可读性,因为很简单。抛开各种预处理器不说,原生CSS结构确实简单,没有需要编程的部分,但仍然可能导致混乱。原因有二,一是CSS可以层叠,其中涉及到了优先级和作用范围,如果写的不好,人很难读出其中的意义,二是CSS属性众多,加上CSS3引入了很多用法独特的属性,一个选择器可能包含几十个属性。比如下面这段我随便写的CSS代码:

span {
    -webkit-box-shadow: 6px 4px 4px red;
    -moz-box-shadow: 6px 4px 4px red;
    box-shadow: 6px 4px 4px red;
}
div span {
    border-width: 4px;
    border-style: dotted;
    border-color: blue;
}
#box {
    border-left: 2px solid red;
    border-bottom: 2px solid red; 
}

乍一看也没什么,都是border,大致能看出来这段CSS只是为了添加一个红色的阴影让box看起来比较立体。但中间的部分似乎是捣乱的,你可能会说这太傻了,看不到吗。是的,当这3部分散落在上万行的CSS中时,肯定看不到。于是有人很自然的想起了我们可爱的浏览器,没错,在浏览器中可以快速找到作用于目标的CSS样式,但这也是万恶之源。首先我假设你不知道中间那部分东西是为了什么而写的,因为你是靠浏览器找到它的。然后剩下两种可能,不管三七二十一改了再说和看看它为什么存在。前者悲剧的可能性是100%,后者悲剧的可能性是90%,因为你已经掉坑里了,很快我们会发现要修改它还牵扯到了另外的地方,接着在浏览器中探索到另一个莫名其妙的样式,当你弄懂全部的时候,你应该已经把上万行的代码弄了个一清二楚了,也许最幸运的是,浪费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发现只需要修改一行就能达到目的。

当然,我们可以天真的认为,只要把他们写在一起就可以了,这样找起来很简单。而我将继续顺着这样的思路来尝试曝露问题。

维护性

所谓物以类聚是很有道理的,人们习惯将事物归类,但问题是分类标准,样式并不关心业务,无论是什么文字内容,还是功能有何不同,它在乎的只是样式,比如文字的尺寸,间距和宽高,颜色等等。如果简单的将一个组件的样式放在一起,势必带来的就是小段代码的重复书写。不觉得有多严重?我来举个栗子。

aside {
    box-shadow: 6px 4px 4px #AA3343;
}
nav {
    box-shadow: 6px 4px 4px #AB3633;    
}
.item {
    box-shadow: 6px 4px 4px #AA3732;
}
.item.otherStatus {
    box-shadow: 6px 4px 4px #AA3132;
}

继续说上面的例子,box需要阴影,但如果这个项目的UI统一风格,包括sidebar,navigator以及item都需要这样的阴影呢?再如果,明天客户或者UX一拍脑袋,这个阴影应该是灰色的不该是红色的呢?不要继续天真的认为全局替换是救命稻草。首先,没有几个网站会用red,blur做色调的,你用的应该是#AA3333,这样的代码,然后你发现sidebar用了#A43433,而navigator是#AB3633,等等,item有两个状态,而两个状态对应的颜色是不一样的。这怎么可能?但当你打开浏览器的时候你会发现本来就相差无几的颜色,在阴影中变得一模一样了,谁看的出来呢,当初使用的时候可能也不过是随意的在mockup中取的一个颜色。

大量的重复带来的不仅仅是代码的冗余,我们必须靠人力去同步它们,而人很难保证它们的修改是完全一致的,尤其是当它们中引入了一些不一致的独特的东西时。不要小看CSS,其后果就是进度和人力的压力,后面就是PM有没有读过《人月神话》的事了。

肯定有人在想,谁让你当初要写成这样呢。我们在读代码的时候最喜欢问,当初为什么要这么写?但慢慢的你会读出它的历史,有时候它是身不由己的。这就涉及到了下一个要讨论的内容。

扩展性

扩展性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东西,所谓的扩展性其实就是在现有基础上再次开发新东西的性能,但我认为它还必须有前提条件,那就是保持可读性与维护性。

简单的追求可维护性是自取灭亡,原因很简单,将新旧代码完全分离的时候扩展性最高,因为不必担心对以前的部分有影响,新的样式可以随意发挥。是不是很神奇,这样想的我们写下的代码,肯定就是前面我们追问的代码。所以自己回答自己吧,当初没考虑可读性和维护性,只想着快点增加新的样式,就这么写了。

那什么才是一个好的扩展性呢,简单来说,就是多功能产品。比如一个box,也许它的样式就是。

复用性

似乎我一直在说的就是重复,那我们就来说说复用性,如何才能复用CSS代码是一个很大的问题,比如粒度,是一两个属性进行复用还是一大组选择器进行复用呢,再比如对象,是为了class复用属性,还是为了html复用class呢。这些选择不算太重要,但是带来的影响却很重大,可以说是整个CSS结构的改变。下面继续用box的阴影来讨论复用。

.shadow {
    -webkit-box-shadow: 6px 4px 4px #A93334;
    -moz-box-shadow: 6px 4px 4px #A93334;
    box-shadow: 6px 4px 4px #A93334;
    border-left: 2px solid #A93334\9;
    border-bottom: 2px solid #A93334\9; 
}

这样看起来我有了一个shadow的class可以给任意的目标加上这个阴影了,但这导致了一个复用的问题,和上面那段捣乱的CSS样式一样,如果item已有另外2个border了,那这个class是无法去除的。所以复用时不仅要考虑需要什么,还要考虑不需要什么。另外一些必须的属性比如display还有overflow等也是要考虑的,因为user agent的原因,很多属性是隐藏在element中的。


如何解决问题?

主流的CSS原则有OOCSS,DRY,SMACSS以及BEM,他们皆是为解决CSS的各种问题而生。

OOCSS

OOCSS即面向对象的CSS,这里对象指的是页面中的元素对象,与传统编程中的面向对象不太相同,比如不存在方法这种东西,硬要说的话,附加的一些class可以看作是继承或者接口之类的东西来实现对象的差异化。比如电商网站中的商品就是一个典型的对象,它们既有许多相同的部分,又有许多差异,宽高、按钮、图片、标题等基本布局都是相同的,而边距、线框、背景颜色、字号等都是差异化的。由此按照OOCSS的指导原则,我们应该写一个product class,然后为其添加一些border、theme之类的class来差异化它:

.product {
    display: block;
    overflow: hidden;
    float: left;
    width: 200px;
    height: auto;
}
.product-head{...}
.product-body{...}
.product-foot{...}
.product-theme-black {
    background: black;
    color: white;
}
.product-border {
    border: 1px solid #333;
}

这样在以上两种附加class的作用下,我们在html中就可以获得4种不同的product样式,随着附加class增加,product的样式也会呈指数增加,千变万化。这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例子,意在点出OOCSS的理念,但并没有突出它的意义所在。别着急,先来看看OOCSS的两大原则。

1. 分离容器与内容,减少对 HTML 结构的依赖

所谓的容器即包裹对象的元素,比如一个div,我们经常会命名为wrap、container、body等。那么如何才算是分离容器与内容呢?很简单,一句话,内容在哪都可用。也就是说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况:

.container .product {
    ...
}

这样干的结果就是复用性大大降低,因为只能在这个容器内使用它了。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应该将所需的样式全部一股脑的扔进单独的class中,对于差异化应该单独放在一个class中,这才是OOCSS的精髓。

举个例子,当我们既不想牺牲太多性能,又想来个瀑布流显摆显摆的时候,大部分前端都会使用column,类似泳道的设计。你想说哦不,这是伪pinterest,但是谁在乎呢,用户是不会有闲工夫拖拽浏览器的宽度来鉴别它的,在IE下商品多的时候至少不会太卡。哈,别较真,首先分为几个column,然后按照高度往里填放商品,先来看看下面的代码吧,我有省略一些样式避免误导:

.column {
    height: auto;
    width: 200px;
}
.product {
    width: 180px;
    margin-right: 20px;
    margin-bottom: 10px;
}

看起来不错,每列200px宽,商品放入其中,水平间距要大,垂直间距要小些才像column。但是等等,我们总还是需要整齐摆放的商品列表的对不对。也许margin并不是product的必要属性,至少它应该是可变的。我们抽出它来:

.product {
    width: 180px;
}
.vertical-product {
    height: 400px;
    margin-right: 10px;
    margin-bottom: 10px;
}
.horizontal-product {
    height: auto;
    margin-right: 20px;
    margin-bottom: 10px;
}

这样便将column或list之类的容器与product分开来毫无关系了,即使以后出现了其他组织形式,只要product的基本结构没有变都可以直接复用,无非是添加一些附属样式到新的xxx-product的class中。另外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,设计逻辑放在了HTML中,CSS更加强大。

什么是样式逻辑?商品在瀑布流中不定高,在列表中定高,这就是一种样式的逻辑,如果用父子选择器的形式写在CSS中,那它就失去了自由。而放在HTML通过选择添加何种附属class来展现不同形式的product,则非常的自由与灵活。另外值得一说的是,margin-bottom是一样的,但我们应该各自放在各自的class里面,原因很简单,它们仅仅是一不小心恰好一样,在设计逻辑中它们并不是一样的bottom,这里并不是重复,而是看起来一样。如果以后需要改变其中的一个bottom,共用则显得非常别扭。

2. 分离皮肤与结构,增加 CSS class 的重复使用

第二点很容易理解,皮肤(theme)就是视觉效果,即使被剔除网页也没有什么影响的就是皮肤;而结构指地并不是像HTML这样抽象的结构,因为CSS毕竟还是样式,所以结构只是相对的页面结构。

先来看看我们的product吧,添加一些背景色和边框:

.product {
    width: 200px;
    background: #F6F2F2;
    border: 1px solid #C4A0A0;
}

看起来还不错,不过设计师都是自大狂,精心的调色,完美的搭配,绝对不会让你仅仅使用这么一次的,页面的其他模块、sidebar甚至是header都可能采用相同的背景颜色与边框,它们甚至可能互相嵌套。好吧,这其实在设计上是为了视觉统一,毕竟没有几个设计大师能hold住3,4种以上的颜色。所以我们能做的并不是在每个class中添加这样的样式,而是把它提出来成为独立的class,原因就像我开篇说的那样,颜色为混沌之源。

.main-bg {
    background: #F6F2F2;
}
.main-border {
    border: 1px solid #C4A0A0;
}

这样就可以在页面中随时使用主要的设计元素了,而且需要修改时也非常的简单,不用担心有什么地方漏掉。另外我将背景与边框分为了两个class,原因还是设计逻辑应该放在HTML,背景与边框并不是一定同时出现的,两者的关系应该由HTML决定,即使设计上逻辑决定了两者的绑定,在实现时也有可能因为HTML结构而放在两个不同的元素上。

OOCSS强调class,将每组样式写成一个class方便HTML中使用,众多class组合起来能千变万化组成一个对象。所以如果是想一劳永逸的写一套UI作为开发时使用的样式,我建议使用OOCSS来进行开发。但它也有缺点,过多的将设计逻辑放在HTML中,极大的自由化了页面开发时的选择,如果写HTML的开发者不能很好的理解整套CSS的结构,较易在HTML中造成class混乱。

DRY CSS

DRY就是Donot repeat youself 不要重复。但其实这个名字有点无趣,哪个理论不是消除重复呢,但如何消除才是意义所在。总的来说我认为DRYCSS与OOCSS是两个极端,所以我将会以对比的方式来讲讲DRYCSS的内容。使用DRYCSS很简单,三步。

1. 分组可复用属性

DRYCSS跟OOCSS有点像,第一步都是分组样式,消除重复,但就像我说的,关键在于如何。OOCSS将样式集合看作对象,所以分组的逻辑是,某个元素本身应该是什么样的,而DRYCSS则关注重复,无论什么逻辑,只要是一样的就应该只有一个。其中粒度是值得思考的问题,如果太细,那只会成为一行样式一组这样无意义的情况,如果太粗,又会变成毫无复用性的庞然大物。我认为可以将一些有关联的缺了A时B就没作用的样式分为一组,还可以将某些惯用搭配分为一组。下面举个例子:

{
    float: left;
    position: absolute;
    display: inline-block;
    overflow: hidden;
}

这是一组样式,可用来触发Block formatting Contexts(块级格式化上下文),如此就完成了一组样式。接着再写2组关于尺寸的样式吧。

{
    width: 960px;
    height: auto;
}
{
    width: 720px;
    height: 600px;
}
{
    width: 220px;
    height: 600px;
}

这是三组样式用来布局,将页面分为左右两部分。

2. 按逻辑为分组命名

接着我们来为其命名,其实就是添加一个ID选择器,但是我们并不真的使用它,而是用来标示该组样式。下面就来命名上面所分组的样式。

#BLOCK_FORMATTING_CONTEXTS
{
    float: left;
    position: absolute;
    display: inline-block;
    overflow: hidden;
}
#LAYOUT_FULL
{
    width: 960px;
    height: auto;
}
#LAYOUT_CONTENT
{
    width: 720px;
    height: 600px;
}
#LAYOUT_SIDEBAR
{
    width: 220px;
    height: 600px;
}

这一步类似OOCSS的class,它决定了每组样式所代表的逻辑或用途,然而DRYCSS多了最关键的下一步,也是与OOCSS本质区别。

3. 为各个分组添加选择器

DRYCSS在使用时和OOCSS有着巨大的差异,在CSS文件中写入HTML中的class选择器来使用这些分组后的样式,而不是直接在HTML中使用CSS文件中写好的class。

.header,
.container,
.content-right,
.content-left,
#BLOCK_FORMATTING_CONTEXTS
{
    float: left;
    position: absolute;
    display: inline-block;
    overflow: hidden;
}
.header,
.navigator,
.container,
#LAYOUT_FULL
{
    width: 960px;
    height: auto;
}
.content-right,
.section,
#LAYOUT_CONTENT
{
    width: 720px;
    height: 600px;
}
.content-right,
.sidebar,
.profile,
#LAYOUT_SIDEBAR
{
    width: 220px;
    height: 600px;
}

可以看到,使用DRYCSS时,在HTML中所写的class将会非常表意,元素本身是什么用来做什么,就使用其意义的class命名,而且基本上是一个元素对应一个class,HTML将变的简单明了。另外DRYCSS也是相对于OOCSS的一种逆向思维,这才是最有趣的地方。在开发中,不应该像OOCSS那样思考如何应对未来假象的HTML,而是仅仅思考CSS本身。

总的来说,OOCSS适合开发CSS框架或整套UI模版,是自外向内的UI开发方式;而DRYCSS则适合拯救混沌的HTML,或者加强HTML的结构性和表意性,是自内向外的UI开发方式。这里的内指地是HTML结构,外指地是CSS样式。

SMACSS

这是一个相对繁杂的CSS理论,分为Base、Layout、Module、Status和Theme共五个部分。不过它的核心思想仍然和OOCSS类似,鼓励使用class。

1. Base 基本属性

基础属性很容易理解,就是最基本的东西,很多样式简单的网站都采用一个简单的二级CSS文件模式,一个base.css通用于所有页面,而每个页面有一个特定的CSS文件,我想这就是Base的雏形。要说具体是什么,比如reset文件,再比如放置clearfix或BFC的一些类似工具集的文件。

其实最终会发现,在Base中的CSS属性将会是几乎全站都要用到的属性,但我不想这么描述Base,因为这会误导人。大多数情况下,在一个网站建立之初也只会有几个简单的页面,于是这几个页面都要用到的属性就变成了通用属性,但并不是这么简单的。随着网站规模的扩大,需求的增加,设计师们灵感的迸发,所谓的通用和统一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。所以在编写Base时,应该遵循的基准是,哪些样式是你做下一个网站时也会想用的,哪些样式即使设计改变了也只需要改变一些数值和颜色,哪些样式是一些基本原则;而不应该将目前大部分页面都在使用的样式放在Base中,还是那个道理,它们也许仅仅是恰好相同,而非逻辑一致。

2. Layout 布局

布局是一个网站的基本,无论是左右还是居中,甚至其他什么布局,要实现页面的基本浏览功能,布局必不可少。SMACSS将这一功能单独提出也是非常正确的,另外还约定了一个前缀l-/layout-来标识布局的class。举个最普遍的例子。

.l-header {}
    .l-brand {}
    .l-navigator {}
.l-container {}
    .l-sidebar {}
    .l-content {}
.l-footer {}

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左右布局,导航和Logo中规中矩在最顶部。

3. Module 模块

模块是SMACSS最基本的思想,同时也是大部分CSS理论的基本,将样式模块化就能达到复用和可维护的目的,但是SMACSS提出了更具体的模块化方案。首先表象上来看,SMACSS中的模块应该拥有一个名字,并且为其class名,而模块其他class皆以为前缀。比如:

.product {}
    .product-title {}
    .product-image {}
    .product-border {}
    .product-shadow {}

可以看到例子中product是一个模块,title和image是包含在模块内的组件,可用可不用;border和shadow是类似OOCSS的附加class用来改变模块本身。总之,在模块内可以使用其名称做前缀任意组织模块结构,但目前是让其变得更易用,提高可扩展性和灵活度,如果仅仅为了某些功能而特意写一些class就有点有形无实的感觉了。

4. State 状态

状态经常和JavaScript放在一起使用,它是一种用来标识页面状态的class,无论是为用户标识还是用程序标识。还是一个常见的例子,马上就明白。active经常用来表示当前的tab,或者当前选中的目标,这就是一种状态,无论是样式还是程序都需要知道它。

SMACSS仍然有一个对应的前缀用于标示状态class,is-是一个合适的词,指明某一元素是什么状态。

5. Theme 主题

主题就是皮肤,和OOCSS的分离皮肤与结构不谋而合。更重要的是对于可更换皮肤的站点来说,这样的分离是非常必要的,只需要更换加载的theme文件即可将皮肤更换。

总的来说,SMACSS是一个较为注意细节与实现的CSS理论,非常适合初涉CSS的人,它可以让你的CSS跑在轨道上而不至于脱轨。其思想也与OOCSS有很多相通之处,如果没有适合的方案,我建议新手可以适当的融入OOCSS的思想而使用SMACSS的结构,这样写出来的网站样式至少不会马上陷入泥沼。


哪一个好用呢?

谈了许多的CSS原理,已经有点眼花缭乱,到底哪个好呢?这个问题又归结到了最佳实践上,虽然我并不认为有这样的实践,但我认为一个项目一定会有适合的实践,比如前面说的,如果你想做一个CSS框架然后再写HTML,那就用OOCSS;如果你想先写HTML或者已经有一个旧的页面,那DRYCSS应该很适合你;如果新手不知如何下手,那SMACSS可以指导你入门。
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tychio.net/tech/2014/03/16/css-principle.html
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