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ypecho的简洁哲学
AI摘要:Typecho以其简洁哲学著称,强调简约设计和有限功能满足,如同一个安静的容器,让创作者专注于内容本身。其logo演变也反映了从奔放到内敛的趋势。Typecho追求“刚刚好”的设计,避免干扰,凸显创作者的独特性。虽然功能有限,但核心需求得到卓越表现,并通过插件支持扩展。这种哲学回归博客本质,鼓励用户专注于写作,而非炫技功能,从而保持持续创作和分享的动力。
最近在看 typecho 的官方博客,从2008年一直到2023年,跨越了15年,从一开始的奔放到现在的内敛,从一开始新鲜的枝丫,到现在粗壮的大树。
从他的logo的演变,也能看出来他慢慢的内敛。但是,我还是喜欢他早期的logo,可以看我底部还是用的早期的logo。

安静的容器
快节奏的生活里总是有很多酸甜苦辣,五味杂陈,我们用文字、图片、音频在博客上记录下这些精彩或不精彩的片段,分享给所有能看到的人并希望能获得反馈。typecho想提供这样一个产品,它如同安静的玻璃瓶,简简单单,没有什么花巧的装饰。撰写者只需要考虑往容器里放什么,而不是怎么放;容器能忠实呈现给读者的,是撰写者独一无二的生活,而不是容器自己。
所以,typecho的前后端界面设计,都是趋向简约的,不吵闹的,我们追求“刚刚好”,我们想让typecho就是一张白纸,也许有些质感,但重要的是你用什么色彩在书写,这白色不会成为干扰,而会让这些色彩更凸显。
有限的需求满足
typecho不是我们的全部,时间精力的限制,不允许所有的需求都被满足。我们持有这样的观点:只针对有限的需求去开发有限的功能,并让这些功能表现卓越。所以typecho可能缺少一些你偶尔会用到的功能,但是你经常使用的部分,它一定就在那里,而且会给你惊喜。我们在开发的讨论中也提出开发各种新奇的特性,实验各种领先的技术,但大部分都不会运用到typecho。欲望需要收敛,因为现有功能都不够完美。
收敛的需求也带来负面的影响,typecho不是一款能兼容所有环境的程序,它常常在rewrite或其他方面有一些瑕疵,这方面wordpress做得更棒。
需求的有限满足
经常有用户说需要编辑器、需要友情链接管理、需要置顶日志或其他什么功能,这些都可以通过插件来变通实现。实际上很多易用性问题,我们都寄希望于第三方开发来完善,这也是官方文档建设再次被提上日程并承诺重视的原因,开放会带来期待中的多样性,造就一个有趣的小生态系统。typecho只能有限满足一部分用户对博客程序的要求,可预见的未来里,它也不会是一个CMS。
选择权在用户手中,如果你需要一个简洁的博客程序,typecho就在这里。
由于他的简洁哲学,也体现再架构的追求:
- 仅仅 7 张数据表,加上不足 400KB 的代码,就实现了完整的插件与模板机制。
- 超低的 CPU 和内存使用率,足以发挥主机的最高性能。
- 原生支持 Markdown 排版语法,易读更易写。
- 支持 BAE/GAE/SAE 等各类云主机,即使面对突如其来的高访问量,也能轻松应对。
反过来看看现在的程序代码:硬件堆积、冗余的代码、糟糕的性能……这也是我使用 typecho 的原因,感谢 typecho 让我有了更多的选择。
再回看最早写博客的时候,大家都会把博客弄的各种炫酷效果和功能,刚一开始,很频繁的更新修改,慢慢的折腾完了,没什么改的了,博客更新的就没那么频繁了,或者没什么分享的了,也就慢慢的不再写文章,最后就是逐渐的关闭博客,倒是坚持更新的博客,没有那么的花哨功能,可以看看阮一峰、张鑫旭这些大牛的博客,内容基本上很精彩,博客并没有那么太有设计感,有些还停留在10年前的风格,但是并不影响写作和阅读。
类似就和骑行圈跑步圈比拼各种装备,而忽略了骑行跑步的本质一样……
回归本质博客的本质,就是自己写一些文字,让自己在网络上面留下点什么,或许 10 年后再回来看一看,别有一番风味。

typecho 是更多选择后的产物,就好像坚实后盾一样。坐等大佬开源高德插件!
短短十几年,从刚开始使用wordpress给博客装各种插件,到现在追求简洁、高效,回归文字本身,博客风格也随着自身的心境发生着转变,大道至简,希望我们都能坚持下去,鲜活地存在于网络中。
我就记流水账,记得多了回头再看也觉得挺有意思。